优秀毕业生故事丨手握4份Offer,这位“物理迷”即将踏上成为科学家的征程
手握帝国理工、伦敦大学学院、曼彻斯特大学、爱丁堡大学4份重量级offer是怎样的感受?来自天津惠灵顿学校的Sam表示:惊喜与感谢同在,压力与机会并存。
其实对于Sam而言,他的学习生涯并不是外界想象中一帆风顺的“学霸式”道路。而是在不断的反思中逐渐寻得自己的目标,并一步步坚定前行。
从“吊车尾”到“优等生”
进取的觉醒只需一个契机
在转学至天津惠灵顿学校之前,Sam就读于北京的一所知名公立学校国际部。回顾自己此前的学习生涯,Sam出人意料地表示他曾是个“吊车尾”,“我的父母对我没有过多的约束,属于‘放养’模式,那时的自己也没有目标。”到了初中,Sam逐渐发现了自己对于物理的兴趣,在物理学科上考出了不错的成绩,甚至成了同学请教的对象,经常给同学讲题,这让他更有信心和学习动力了,学习成绩也逐步提高。
由于父母工作上的调动,Sam初中毕业后举家从北京迁至天津,他和家人为择校做了详细的准备。一位即将转入天津惠灵顿学校的好友推荐Sam来校实地看一看。这一次探校,直接让Sam做出了决定。“经过实验室的时候,看到了许多物理和其他科学实验器材,一下就吸引住了我。”各类世界先进的实验器材整齐陈列在实验室中,对于Sam而言,这样的配备正是他实现梦想的必备硬件。
同时,天津惠灵顿学校在申请欧洲学校,尤其是英国学校方面经验丰富,这正符合Sam的未来规划,“因为大部分的物理学文献,包括物理研究,都集中在欧洲地区”。可以说,天津惠灵顿打开了了他通往物理学殿堂的大门。
从实验器材到学术氛围
全方位培养学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刚加入天津惠灵顿学校时,Sam明显感受到了截然不同的学习氛围。首先是全英文的学习环境, Sam此前虽在公立学校国际部上学,但学生之间交流以中文为主,而在天津惠灵顿“所有教师都是外籍,使用的教材也都是英文教材”,一开始他用英语交流还有些不自信,但是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他大胆地开口,英语也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
其次,丰富的实验和实践机会帮助学子全方位锻炼独立学习能力。比如在科学周的活动上,学子们可以自己设计主题进行项目研究,老师不仅在理论上提供指导建议,甚至还会申请经费来购买项目所需的材料。此外,学子还可以在课余时间申请使用学校的设施设备,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来进行研究和探索。Sam回忆到,他曾在高一的圣诞节,在实验室里用实验器材磨咖啡豆,观察咖啡的提炼过程,最后再享用片刻静谧的咖啡时光。甚至在疫情封控期间,只要学生认为有必要去学校学习或实验,就可提出申请,学校都尽全力满足学生的需求。
最后,是对于辩论的鼓励,“国内学校很多是以绝对的形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在惠灵顿会有很多机会跟老师辩论。这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我的自主思维能力,也提升了我的自信。”对于Sam而言,学校给予了他们充足的自由选择空间。无论是参加活动、比赛,甚至是大学申请,学生都具备绝对的自主话语权,“每一步都是自己去申请、自己争取过来的,这样才会更加珍惜得来不易的机会” 。
在校期间,Sam抓住了学校分享的众多机会,多次参与了重量级比赛。比如连续两年参加美国十项学术比赛(USAD),并在第二年担任科学领袖,提升领导力的同时,也重新认识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参加英国物理竞赛(BPhO)并获得金奖;高二时期参与帝国理工学校的夏校,并在最后的小组演讲获得第一名,这一次帝国理工课程的初体验,也更加坚定了Sam之后的大学申请方向。
Sam这么总结他的高中三年——“它似乎什么都没有做,却因此让我改变了自己。”
他解释道:“学校并没有给到学生很强的学业压力,不会强加于你说一定要去做什么事情。而是他作为一种资源的提供方,告诉你如何去更好地使用身边的资源,帮助自己成长,这种体验让我很珍惜。
从邓稼先到杨振宁
追寻物理学家前行的步伐
自初中起,成为物理学家的梦想就在Sam心中扎了根。他希望像邓稼先、杨振宁等著名物理学家那样,沉浸于理论物理学的研究中。提及自己的梦想,这位始终谦和有礼的学子眼中难掩光芒,“我很憧憬这样的研究生活,这样几年、几十年潜心的投入,我觉得很适合我” 。
面对即将启程的全新学习生活,Sam希望自己可以持续深造,取得博士学业。对于未来,他引用了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却备受质疑的情况下说过的一句话,“我并不知道这有什么用,但它是一个现象,应该值得我们发现。”他希望,自己可以真正有一些发现,并不期待它在当时当地有什么作用,而是去保持享受发现的过程。
再次祝贺Sam获得如此出色的录取成果!祝愿这位未来的物理学家能够在他向往的领域里,实现梦想,成就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