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中的浅思 — 初到惠灵顿有感
很荣幸我能进入惠灵顿学习,在这里的几个星期让我感觉到了很多从前没有感觉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既有相同也有不同。最大的不同还是体现在中西方文化差异和中西方的教育模式的不同。
在原来的初中,我们有固定的教室,上课的内容也大多都是关于如何应对考试。就化学课来说,中国的教育方法大多是言传而非身教,大多是老师在讲台上告诉我们会发生的实验现象而并非像惠灵顿几乎每周都会有实验,让我们不光只是记而是理解。中国学校所注重的不是提升个人的能力而是提升做题的正确率,基本每天都是在做卷子来提升做题的准确性,并且僵化你的思维,用固定的套路去借大同小异的数学题,不求会只求对,而不是真正的提高你思考的能力。上课的方式也与惠灵顿的方式相差甚远,原来通常都是老师讲台上面教学生知识点,做题方法,而并不是像在这里,让学生有充足的互相探讨。
在中国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大多数都是根据成绩的差异来定义的,并且很多学校会根据成绩的高低来排列学生的座位,所以每到家长会,那些成绩靠前的学生的家长都会觉得十分的有面子,而那些成绩靠后的同学的家长会觉得面上无光,所以回家轻者训斥孩字重者打骂,这样会造成这部分人十分的厌学,形成了个恶性循环。而西方的教育便是善于扬长,也许你在这科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但是你却十分擅长其他科目,而并不是只看重总成绩。
当然,我们不能完全否认中国的教育方式,同时我也是刚刚开始接触和适应国外的教育方式。在惠灵顿,我的感觉是心情更轻松了,尽管课业也不是很容易。我觉得很自信,很享受在这里学习的过程。我觉得,找到更适合我们自己的,无论哪种只要适合我们便是最好的。为此,我也会不断努力和探索。
一年级学生 Roy
相关资讯


